Airing

Airing

哲学系学生 / 小学教师 / 程序员,个人网站: ursb.me
github
email
zhihu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_id

WJ.9: 高效率到高消耗的现象与反思

高效率到高消耗的现象与反思#

现象:信息汲取的高效率到高消耗#

之前在 腾讯研究院 看到了一篇文章 《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文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 移动互联网从高效率逐渐走向了高消耗。“上网” 这件事本身,变得焦虑了。

今天,互联网成为我们的精神居所,成为我们与世界连接的媒介,我们处在一个 “连接社会”,“人” 与 “物” 之间的关系、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都被 “连接” 所取代。

每一个具体的、有丰富面向的人,沦为了抽象而单薄的数据收发节点,被视为透明得没有情感的流量。——《2022 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

回想一下,我们放下手机或关闭电脑的时候,心情是否都是满足、平静、愉悦的?我们上网的本初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因此我们追求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想方设法屏蔽垃圾信息的干扰、寻找一个又一个高效的工具。

一面是试图去高效组织信息,但另一面却是让人不能沉下心,沉迷于 “高效” 的漩涡无法抽离。

我们总是想要 “快” 一点,追求把事情高效地做完 —— 吃饭快一点、走路快一点、生活节奏再快一点,被时间推着走,越来越快。在这个时候,会发现 “高效” 本身成了一件高心理消耗的事情。

那为什么我们要越来越快?为什么追求高效变成了一场消耗?

原因:追求效率途中的自我阉割#

《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一文中提到了 “自我阉割” 的概念:

现代人的人生赛道就只有一条,就是财富的成功,所有人都患有成功焦虑症,中国人把人生简化成了一件事,就是寻找一种传说中的圣杯,名曰 “财务自由”,一旦找到了这种圣物,就意味着人生通关了。在没有获得财富的成功之前,他们认定自己不配拥有婚姻和孩子。就像玩一场游戏,通关之后才会得到奖励,既然没有通关,那自然不配得到奖励,于是他们选择了自我阉割。——《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追求效率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当然,每个人的目标其实并不一样,这个 “财富” 不仅仅是钱,也可以是被认可的感觉。

在茫茫大海中,我们不断地为这场人生的航行锚定航标。这种锚定是我们给自身设定的「航行规则」,我们通过这套规则抵达航标,去寻求那所谓的 「意义感」。

而我们希望尽可能快地去抵达航标,因此在抵达之前,只顾埋头向前,盲目追求高效,只希望让发动机尽可能变得再快更快。

而不断地,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丢掉了眼前的风景。快得来不及感受,快得来不及思考,快得来不及珍惜。

没有能量的输入,效率变成了消耗。

反思:人需要的不只是高效率#

首先,效率背后的不是工具,而是人。

要时刻记得,追求效率的本质是想更好地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一天换一个 GTD 软件,却总是说忘记做事情;用着最贵的笔记软件,却总是拖延懒惰几天不写一个字。

《我是如何艰难地克服「效率成瘾」的?》 一文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效率成瘾”,并提供了五种解决方案。更详细的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原文,这里只介绍其中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几个点:

  1. 破除工具的执念:能够区分玩具属性和工具属性,该用的时候就好好用,发挥工具的机制。
  2. 回顾工具对自己的价值:尽可能多的去使用工具,并利用它们做好输入输出的统计,回顾反思工具是否真的对自己产生了价值。
  3. 重器轻用:用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去使用工具,工具的目的是产生价值,而不是为了用而用。

其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追求高效前,要搞清楚热爱的事情,再释放自己的效率能量。别让无谓的琐事,迷失了原本的目标。

高效本身不是目的,但追求高效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事物。追求高效,是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能够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体验生活、关注自己的身体与娱乐、去感受幸福。

最后,慢下来,去感受。

《效率的背后不是工具,而是人》 中有一段话说的挺好:

效率的人生,不是指每一件事情都高效完成,高效地沟通、高效地睡觉、高效地吃饭,这结果听起来就是高效地去死一样。

因此,要适当慢下来,阶段性地把注意力从手头上在做的事情转移开来,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沉静下来反思。

人需要的不只是高效率,我们要追求的也不是 “快”,而是 “慢”;我们缺的其实也并不是效率,而是舍弃。

慢下来,去关注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身体,好好去品味生活、体验生活,而不是把自己活成一颗螺丝钉。在之前的一篇文章 《谈谈存在的价值与人生体验》 中也不断强调过体验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赘述了。

那么要如何体验世界呢?

在 L 先生上周的文章 《停下来,去感受》 中提到了要培养自己的感知力。感知力能把自己跟他人、跟世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共同呼吸的整体。它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 自我监控: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自己身体内在的细微变化,体会到自己的状态。
  • 他人共情:能够切身体会到别人的心情、想法、感受,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
  • 外部沉浸:能够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的环境中,体验和感受外部世界。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高效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只是迈向人生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而同时,也没有人规定过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章,通过徐霞客的故事 表达了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 ——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当年明月

毕竟,一切都是外在之物,唯有健康、梦想、记忆和爱,才会伴随我们终生。

最后,愿你不随波逐流,目有可及之爱,心有满溢光彩。

每周推荐#

《2022 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

PDF 报告原文:2022 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 - 袤则咨询

很喜欢这种用研报告的呈现形式和内容结构,每个观察点都包括以下四点组成:

  • What's new
  • Case
  • Why
  • How

image

Muse 2.0#

Muse 前段时间出了 2.0 版本,登录了 Mac。不过,还是期待一波 iPad OS 的新系统出的白板应用。

PS. Muse 的开发者很 Nice,针对国行特定调低了价格。除此之外,我之前用蹩脚英语给他们发邮件咨询文件同步的功能,他们也很认真地回复了。体验了之后会发现,Muse 着实是一款用心打磨过的好产品。

image

扩展阅读:设计、体验都出彩,白板工具的又一选择:Muse - 少数派

本周记录#

Recent Viewings#

  • 读完:情感 |《见字如面》| ★★★☆☆
  • 看过:悬疑 | 《杀人回忆》 | ★★★★★
  • 在看:动漫 |《间谍过家家》
  • 在看:纪录片 |《英雄之路》
  • 在玩:Switch |《十三机兵防卫圈》

image

Recent Code#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