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ng

Airing

哲学系学生 / 小学教师 / 程序员,个人网站: ursb.me
github
email
zhihu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_id

WJ.3: 花束般的戀愛

本期週刊原本準備的內容並非是這個,昨晚臨時換了,決定通宵寫這篇。這期週刊是遲來的 “官宣”,也是 “告別書”,以紀念我剛剛逝去的 “花期” 僅 20.5 天的愛情。

雖然認識的時間不長,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暫(5.1-5.21),但是很感謝你給予我的一切,這是我經歷過的最甜美的感情,滿足了我這些年來對愛情一切的幻想。此外,也很想對你補充句對不起,我沒有呵護好這段情感讓它夭折了,你決絕而又體面地轉身離開,讓它永遠地停留在了最美的日子裡。謝謝你。

這期週刊是遲來的《花束般的戀愛》的觀後感,這是我們唯一一場,在電影院裡看過的電影。你當時偏要看這部,我卻說結局是 BE 不想看。但無論是當時看完、還是此時此刻,《花束般的戀愛》向我展示的那個愛情最甜美的模樣,一直一直埋在我心底,成為我的憧憬。之所以一直沒寫這篇觀後感,也是不好意思以文字的形式去表達愛意,也從來沒有寫過文章去討論過情感。

而事已至此,往事已矣。今天假借週刊補上 “官宣”,同時結合《花束般的戀愛》來談談我對愛情的理解。

麥和絹是兩個極其合拍的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兩人相遇、相識、相知、相戀,他們度過了一兩年極其甜蜜的時光。大學畢業之後,麥淪為社畜改變了很多,頂著升職加薪的壓力一直向 “錢”,不再記得《寶石之國》的劇情、《黃金神威》追到第七卷之後就沒有再看了、不再和絹討論今村夏子的新作,而絹一如學生時代的少女一般,可以辭掉體面的職業去追逐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看自己喜歡的話劇、追著小說和漫畫。

節奏的不一致、價值觀的分歧,最終導致感情在第五年時走到了終點。分別之際,麥向絹求婚。麥的邏輯是戀愛談不下去了,就結婚吧;婚姻維持不下去了,生個孩子吧;孩子也不行的話,那就湊合著過吧。反正愛情會變成親情,不都這樣麼?

確實如此呀,喧囂嘈雜快餐式環境下的現代年輕人在一道一道程序裡走過這一生,一次一次受挫之後一次一次地降低標準、不斷妥協、一直讓步,用一個黑洞堵住另外一個黑洞,直到自己也迷失在無邊無盡的黑夜裡。

而絹還是那個純心依舊的女孩,對愛情有著憧憬的少女,哪怕對方是自己最愛的人,忍著淚也拒絕了求婚,決絕分手了。正印證了那句:“結束的戀愛是必然,不結束是偶然”。麥和絹無比合拍、令人羨慕的一對情侶,最終走向了 BE 結局。

這便是《花束般的戀愛》的整個故事。

接下來我將嘗試回答四個問題:

  1. 愛情是什麼?
  2.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情?
  3. 愛情的紐帶是什麼?
  4. 失去愛情之後,要如何自處?

愛情是什麼?#

首先,嘗試回答一個問題沒有答案的問題 —— 愛情是什麼?

你一直抱怨是因為麥改變了,所以神仙情侶的愛情走向了終局。但我想說,麥沒有錯,絹也沒有錯,這就是現實。愛情本質上不過是荷爾蒙導致的愉悅情緒,這是短暫的、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想要維持愛情,或許可以採用小別勝新歡、更強烈的荷爾蒙刺激等形式來短暫維持,但是最終的最終,它還是會消散。

在週刊第一期,我曾引用《重慶森林》裡的一段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不會過期的?”

沒錯,萬事萬物都是有保質期的,以科學的視角來看,愛情的保質期最長是 18 個月,最短的如你所言,是 21 天。而我們停留在 20.5 天,愛情還在的時刻。

那在有保質期的大前提下,愛又能是什麼呢?

今泉力哉詮釋到 “愛是「一瞬の夢」”,靈魂交融的某一瞬間,那如夢似幻瞬間所對應的時刻的精準感受,便是 “愛”。

那一瞬,是看大馬戲時身旁的你,歡喜的掌聲和笑容。

那一瞬,是坐火箭過山車時,你尖叫中緊握住我的手。

那一瞬,是凌晨四點告白時,黃埔大道那不滅的燈火。

那一瞬,是雨夜珠江邊上,一齊撐傘漫步的詩情畫意。

那一瞬,是很多破碎和心痛的開端。

沒錯,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保質期的,而「那一瞬」於我而言,即是永恆。

那如夢似幻的一瞬,於我而言,便是愛情。

愛情是一個個發生了積極共鳴的微小瞬間,是發生在彼時彼刻某時刻真實的、積極的、愉悅的體驗。也就是說,「“永遠” 大概只是表達一種程度,“我永遠愛你” 的意思是,我在那一瞬間覺得我永遠愛你了。」愛便是那一瞬間的感覺。

但需要區別是,這種愛情並不是一瞬間混沌時的衝動,而是我在那一瞬間感覺到的永恆。於是,會去構想未來種種細節,構築屬於我們的愛情大廈。即便未來某一瞬間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它轟然倒塌了,在難過與痛苦之後,我也不會忘記構築它時的欣喜和期盼。

這便是我眼中的愛情,不用糾結過去、永恆與未來,很多事情沒有結局,就已經是我們當時力所能及最好的結局。

為什麼我們需要愛情?#

第二個問題,嘗試解答一下為什麼我們需要愛情?嚴格來說,這是從我的角度來解讀的,可能並不能代表普羅大眾的愛情訴求。那麼問題可能要改成:為什麼我需要愛情?

上一段戀情還是 17 年了,也是匆匆了斷,我甚至會想自己是否或許不適合戀愛。這五年來一直在不斷追尋,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追尋愛情?

於我而言,因為害怕孤獨。《島上書店》有段話我特別喜歡: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你會遇到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你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被愛之後,我發現被重視的感覺是多麼美好,原來這世界上還可以有一位那麼美好的人會重視孤獨的我。於是,我一直在尋找那個人。

快餐時代的戀情講究廣泛捕撈、迅速淘汰,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不將就的話,你會一點點變老。生活會變得更艱難,你會更孤單。」

image

但我不會將就,我期待愛情到來的那一瞬間。但或許吧,不將就或許一輩子也不會遇見什麼愛情,不會擁有「一瞬の夢」;也或許永遠都不會有人愛我;但也或許,過得怎樣,與此無關。

我尋求的期盼,是真實的體驗,不是「一瞬の夢」,而是「一瞬の真實」。

被人所珍視的感覺,會讓我擺脫孤單情愫,會讓我的的確確、切切實實的感覺到自己活著。是真實,而不是夢。我不願回憶起過往,如同虛幻的夢境。我每天都會寫日記;和你在一起時額外的還會每天寫手帳;日程會用「ATracker」記錄真實的時間經歷到日曆中,精確到秒;行走的路徑會用「足跡」靜默採集我的 GPS 信息。

為什麼我在大數據時代還冒著風險時刻記錄自己的行為日誌?因為這會讓我感覺到,我是真實地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是一個極其注重體驗的人,在之前的博客中我曾經寫到 “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在於此時此刻最真實的人生體驗。

《島上書店》有這麼一段話:

“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讀到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生命的意義並不是由所謂的 “人生大事” 來賦予的,而是落實到生活中無常的瑣碎。這就是我的生命,我的意義。所以我想記錄每一個瞬間,無論是快樂的也好、悲傷的也罷,每年年度總結中我都會曬出那一年的心情年曆。因為,那就是我那一年最真實的瞬間。每每回憶起那些瞬間時,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彼時彼刻的場景與我的情緒,由此,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我是真實地存在著的。

唯一確信的存在是當下,唯一重要的是現在、是此時此刻的感受。人首先必須存在,才談得上有關人生的一切。我重視收集回憶的點滴,是因為我重視自己的存在與人生。

就此話題再回溯一下主題,人与人的靈魂,確實是很難相通的,不是通過簡單的特徵就能互相打符號標籤的。就譬如我是 INFJ,無論怎麼測都是 INFJ;你是 ENFP,閉著眼都能看出你是 ENFP。理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也僅僅只是理論標籤的。

如果剝去我們身上的各種標籤,還能依然相愛,且越來越愛,那愛的才是最真實的對方。

愛情的紐帶是什麼?#

第三個問題,維繫親密關係的紐帶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曾思考過,並寫下了七個點發給你:

  1. 情誼:彼此之間互有情愫,這是一切的基礎
  2. 真誠:真誠的態度,保持坦誠溝通,不要封閉自己的心
  3. 理解:在坦誠的基礎上,相互理解,能夠體諒對方
  4. 信任:在理解的基礎上,彼此相互信任
  5. 陪伴:不離不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6. 分享欲:有充足的分享欲,自己親身體驗的一切,都想和對方分享
  7. 同頻: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相近的成長方向,有一起努力的目標
  8. 積極:樂觀開朗,做對方彼此的太陽

我們兩人每一個點做的都很好,但還是分開了,可能我這份答卷根本就不對吧。

確實,親密關係主要是一個不斷磨合、不斷升級的、自我披露的互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被對方驗證、理解和關心。當雙方都將伴侶最終由此將對方納入自我,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結構,意味著個體對伴侶的愛會成為彼此的動力、彼此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一旦陷入便會不計後果地全力去愛,但今晚我的朋友和我說這段時間的我已然不像是我了。他說我人生的優先級全都變了,把愛情放於首位其餘的全都順延置後了,而投入的太多,其餘的只剩下太少。週末和日常下班鮮有時間去學習,日常鮮有時間陪伴朋友一齊玩耍,甚至於冷漠了一些回應和求助。

我於此無可奈何,在我心中這個順位是一定沒有問題的。我知道什麼是我想要的,知道什麼於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時常內省,時常想保持最優秀的自己,不斷前進前進。而我遇到愛情時,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我不知道這是對是錯,可能根本不存在對錯。但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自己會錯過什麼、會留下什麼遺憾,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去實現夢想,我不知道命運會把我帶向何方。只能跟著感覺,一步步前行,全由你的愛意提供原動力。

失去愛情之後,要如何自處?#

最後一個問題,失去愛情之後,要如何自處?這其實也是自己現在,最想探討的問題。

之前找房時有過感慨,找了這麼多中介,最終只有最後一個中介能拿到中介費,哪怕之前的中介再辛苦,給我用心找了再好的房子,帶我看了再多的房子,那也極可能是無用功,因為只有最後那個中介能拿到錢。

對比來看,每段戀情都是下一段的養料,最終只為了那位最正確的對象服務的。因為最終的真愛,能步入婚姻殿堂走向 HE 的,也就只有一位。

那麼之前的一切,就都是沒有意義了嗎?

不是的。

最開始找房的時候,我其實沒有標準,一位一位中介不斷帶我看了房子,我才知道自己喜歡的原來是客廳通陽台、小區有班車、大客廳、陽光臥室的需求。這裡面每一個點,都是一次次不斷總結出來的,最終才找到了現在的可能是最合適的房子。

而戀情如果做個不太合適的類比,每一段都給我帶來了成長與遺憾。正如我去年玩《尋找天堂》所體會到的那樣:

關於孤獨,Faye 離別時說無論如何,孤獨的時刻總是會來。可這就是成長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讓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相處的每個瞬間都無比珍貴,讓我們的回憶價值千金。

關於選擇,Sopia 說人的一生如此短暫,我們不可能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總有其他東西值得一試,總有另一條路值得一走。所以到最後,我們能做的,也是必須做的,是滿足於自己所選擇的路。

關於遺憾,Colin 臨終前說:“那些我錯過的機會,那些小意外,和我所有未竟的願望… 是的,它們還是我的遺憾。可它們讓我擁有了現在的一切。而我所擁有的一切… 無論什麼都換不走。”

每個人都身陷孤獨,但卻恣意妄為。我想,人呢,只要看穿了這個世界的矯飾,世界便會屬於你。
珍惜當下,珍惜此時此刻,珍惜身邊的一切。

我們會和一個人戀愛,其實只是正好滿足了自己某些需要的特質。這種人在世上還會有很多,所以不存在什麼命中注定的唯一的愛情。但恰恰就是在那個時刻,我就是遇到了你,而不是什么別的人,這就是緣分。

但我可能不能和你走到最後,我總是說著全力去愛不要留下遺憾就好。此刻才發現,大概無論怎麼選擇都還是會遺憾。

這就是遺憾,是 Colin 臨終的遺憾,是 Sopia 沒有選擇的路,但同時也是 Faye 最最最最珍視的瞬間,也是我最最最最最珍重的體驗。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段記憶都無法被複製,也不可能會重來。我能做的,只剩下去珍視它,把它好好地珍藏在自己的秘密匣子裡。當未來某一天,偶然間拿起來它時,我能

回憶那看大馬戲時的一瞬;

回憶起坐火箭過山車時的一瞬;

回憶起凌晨四點告白時的一瞬;

回憶起是雨夜珠江邊上的一瞬;

回憶起那「一瞬の夢」時,還能體驗到那真切、由衷的喜悅之情,便是我的人生意義。

《追憶潸然》

如果讓我再選一次,還是會追上你,哪怕最後的結局只是體面分手。

回到主題,為什麼這部劇、這篇文章叫《花束般的戀愛》?

我以前很討厭別人送花,畢業典禮時明確要求好朋友不要送花,哪怕要送也送乾花。因為我受不了花朵枯萎的過程,我知道它現在很美麗,但是我忍受不了它枯萎時的模樣。

但是這個刻板印象最終在被我自己打破了,在為你準備鮮花時我才發現 —— 原來鮮花那麼美麗、送給那麼美好的你是多麼美好!

這或許就是鮮花的價值 —— 即使愛情的花束會凋零,但它還是用力地、無比絢爛地綻放過。尤其,是當這束鮮花是精心的禮物。

而戀愛最珍貴的紀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你對我造成的改變。

那些讀過的書本、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吃過的美食、逛過的公園、看過的演出、愛過的人,它們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與肉,塑造了我的現在,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這 20.5 天的花期,已然融入我的血肉中、我的習慣中,成為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花束般的戀愛

深愛的你消失於分手的那一刻,心中的愛與思念都只是屬於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紀念。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遺忘的,有些事情是值得紀念的,有些事情是能夠心甘情願的,而有些事情是無可奈何的。

我總是不珍惜眼前人,在未可預知的未來裡,我以為我們總會保持聯繫、總會一定再見、總會有機會說一句對不起、總以為過了今天一切都會好起來,但是我從沒想過每一次揮手道別都可能是決別。

所以最後的最後,請各位珍惜眼前的一切、珍視自己最真實的體驗、珍重那「一瞬の夢」。

謝謝你曾給予我的愛情 —— 花期 20.5 天的美好花束。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