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周刊#
我博客中都是些比较「重」的文章,每篇大概 4000 字起步,同时为了保障自己博客文字的质量,写作起来略感负担,需要耗费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记得前两年给自己设定了每月写一篇博客的 Flag,但是只坚持了 6 个月便断更了,因为自己工作忙起来之后,实在是抽不出连续的、大段的时间去沉静下来写文章。回顾起来,我能够稳定能输出文章的时间,都是五一长假、国庆长假。如此便导致文字输出的频率太低、同时主题单调,违背了写博客输出的初衷。
在 2021 年度总结 一文中,曾说过我这儿知识的「输入 — 输出」链路 —— 平时阅读时我用「Drafts」快速地做摘录,这是「碎片摄取」;之后以每周为周期再进行「定期整合」,梳理到「LogSeq」中。
如下图,是简单整理之后的笔记:
但我感觉这样还仅仅只是「输入」,并没有发散自己的想法做到好的「输出」,也总有朋友吐槽我的产出太少。写博客是我喜欢的「输出」方式,但是我想要另一种更轻量、更频繁地方法输出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我,就像我 2014-2017 年那时候的老博客一样,满是随笔、无需雕琢。
上周我在博客中偶然发现,自己有个读者的网站里有一个 周刊专栏,还发现有一些同学的 周刊 同时也兼顾了一定的深度和思考,我非常喜欢定期输出与分享的这种形式。
让读书产生好处的最简单办法是,一旦有灵感和想法之后,马上写出来,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即使不成熟也没关系。写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度思考的一个步骤,外人的有价值评论可帮你不断推敲,或给你带来新的线索,积累多了自然会出深刻的洞见。一个人孤立封闭的傻读写笔记,很难迅速提高思考深度。—— 硅谷王川的微博
思考到最后,我还是决定写周刊。虽然很可能偶尔会鸽那么个一两期,但既然开刊了,就以这种定期输出的方式来鞭策自己前行。它于我的意义,便是反向鞭策自己高效输入,同时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我发现自己博客中兼顾了生活文和技术文,但读者更喜欢看我的生活文,尤其是每年的年度总结阅读量最高。哈哈,总有同学每年年尾都在催更年度总结。
好了,现在开刊的动机有了,那么周刊中会分享些什么呢?
如果单单只是笔记的分享和推荐的堆砌,没有质量起不到输出的效果。因此,每期周刊会分为两个部分:主题思考与推荐分享。
- 主题思考:会定制一个主题,它是周刊的主体内容,我会分享关于这个主题的现象和思考,如同随笔一般,比如本期的主题其实就是「为什么写周刊」。
- 推荐分享:大致会分为技术分享和生活分享,技术分享我看到的好工具、高质量的技术文章、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细节;生活分享会分享自己的经历、阅读的内容和思考。
那么接下来就是 “安利” 环节啦~
每周推荐#
关于过期#
上周看完了《悖论 13》,世界末日的场景下主角团遇到了食物过期短缺的问题,由此想到了《重庆森林》里的一段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呢?没有永恒的存在。
关于任天堂的游戏#
上周看到了一个关于任天堂的视频 ——这个视频让你明白,任天堂到底有多牛?【生意 02】 ,大家只要说到任天堂的游戏,就会想到「好玩」。而横井军平奠基了任天堂的游戏风格:
“回避游戏创意不足的一条捷径就是参与 CPU、画质、音质的竞争,用高性能来弥补游戏本身的不足”—— 横井军平
说到底,游戏性才是一个游戏最纯粹地去吸引玩家的东西。而扩大人口战略,也注定了任天堂的游戏都是老少咸宜、甚至是低幼的。关于这一点任天堂美国总裁 Reggie Fils-Aime 在接受《多伦多星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关注孩子们和家庭游戏市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因为现在 5、6 岁的孩子将来他们会长大,当他们十几二十岁时依然会是我们的忠实用户。而当你与你的家人一起玩《星之卡比》《塞尔达传说》或是《超级马里奥赛车》时,更能增进家人间的感情。”
而国内的环境则很难诞生出这样伟大的游戏公司 —— 限发游戏版号,一纸通告就能废掉一个行业,弄人心惶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于是大家都想着捞快钱,变着花来玩各种氪金玩法,真的很难再诞生出一款优质的国产游戏了。
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