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ng

Airing

哲学系学生 / 小学教师 / 程序员,个人网站: ursb.me
github
email
zhihu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_id

WJ.18: 逃離社交網絡

逃離社交網絡#

這個月嘗試了「逃離社交網絡」,有些收穫和心得,本期月刊從「動機」和「方法」兩個方面來簡單分享一下。

0x01 動機#

首先是動機,為什麼要做這個嘗試?

《周刊(第 9 期):高效率到高消耗的現象與反思》中有說過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更多是消耗,同時上網這件事本身,變得焦慮了」。但後來我又想了下,這個描述不夠準確,並非是互聯網帶來的這些負面因素,準確來說應該是互聯網中「社交網絡」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消耗。

這些「消耗」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表達力被弱化
  2. 專注力被剝奪
  3. 個體價值被遺忘

首先,表達力被弱化

留心觀察社交網絡上的文體,包括近幾個月來網絡依次火過的「瘋四文學」、「小狗文學」、「小貓文學」、「瘋批文學」、「鼠鼠文學」,皆是套語氣、套情境的模版體,這些文體現成的幾乎所有段子都沒有任何有價值的點可以體現其「表達力」。遊離於這般環境的社交網站,由此而來,日積月累,表達能力會受到嚴重損傷,同時造成線上與線下狀態分離。線上可能是瘋批文學的段子手,各種文體可以信手捏來,但是線下卻寫不出一篇邏輯自洽、語言流暢的報告。

在《論語言的通貨膨脹》一文中作者提到了「語言通貨膨脹」這個概念 ——「幣制是交換財富的手段,語言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制幣與其背後財富的不匹配而生的通脹,語言和語言背後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語言的通脹。」若某個詞語被隨意、頻繁地使用,該詞語的詞義將被弱化。此時,該詞語所能表達的情感也將被弱化,導致情感表達的不到位,這便是語言的通貨膨脹現象。

譬如在以前,我們會用「(笑)」或者「哈哈」來表達快樂的情緒。但現在的網絡交流中,「哈」越多,貌似表達的情感越激烈,與之對照來看「哈哈」則顯得過於「敷衍」。於是,即便想發「哈哈」也會多湊一些「哈」,避免對方覺得敷衍。這就說語言通貨膨脹,在社交網站中,通貨膨脹與表達能力的弱化無可避免。

通脹的背後是語言的貧瘠,表達能力的損傷,也是情感的缺失

推薦觀看:《論當今的通話膨脹》

其次,專注力被剝奪

社交網絡會讓我們的注意力變得支離破碎,專注力被剝奪。社交網絡無時無刻不在產出消息,若自制力不足,則無時無刻不想著接收這些消息。並且現在獲取信息的方式簡直太多了,很多消息都是被動輸入的,哪怕你沒有看過《狂飆》,也會清楚地知道主演是誰、有什麼梗、未刪減的片段是怎麼樣的;哪怕你不認識某個演員,如果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概率也會從社交網絡中接收到。但這些信息有什麼意義嗎?於我又有何價值?

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創作有實際價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們注意力之間的正相關關係。相反的,它用淺薄的集體主義式交換取代了永恒的資本主義交換:如果你注意我說了什麼,我就會注意你說了什麼,不管這話語有無價值。——《深度工作》

而太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過載,大腦的容量幾乎被這些不斷更新的無意義信息填滿,如此便造成了消耗。除此之外,當接收的社會消息過多,對事物的敏感度也會降低,情緒變得麻木,不斷渴望吃更大的瓜來滿足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的獵奇慾望。

最後,是個人價值被遺忘

互聯網成為我們的精神居所,也成為我們與世界連接的媒介,我們處在一個「連接社會」,「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乃至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被「連接」所取代。但是在這個網絡連接中,我們每一個具體的、有豐富面向的人,在社交網絡中只是一個抽象而單薄的收發的節點,個體的價值淹沒於社交網絡的汪洋中,鮮有人會靜心體悟網絡一隅中不知名陌生網友的感想,沒有情感的透明流量大多被掠奪至宣傳素材上。這樣的網絡,不值得逗留。

0x02 方法#

我嘗試了一些逃離的方法,選取幾個有可行性的進行分享。

方法 1:信息從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獲取。

被動接受的大多是垃圾消息或是算法「精心」為你推薦的內容,所以核心一點是轉被動為主動,用 RSS 訂閱自己關注的周刊、博客、Email、網站、論壇、微博、公眾號,每天 1-2 次定時去主動去掃描信息,只閱讀你關注的內容。保持好自己的「輸入節奏」。是我們在使用互聯網,而不是被互聯網「利用」。

除此之外需要去減少在「接觸社交網絡」上的消耗時間,比如關閉朋友圈入口、關閉微信的通知、把微信移除手機首屏。如果真的關心某個朋友,應該是主動點去朋友圈看,而非在票圈 Feed 流刷到了他的消息才去問候。而關閉微信通知推送也是同樣的理由,不過找我的人較少,目前看來沒有什麼影響。

方法 2:培養郵件交流的習慣。

寫郵件代替細碎聊天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可以沉澱自己日常的想法並鍛煉表達力,讓自己的關注點回歸文字本身,賦予語言與情感最真實、細膩的紋理。並且寫信本身也是一件較為莊重的事,可以培養生活裡的儀式感。

方法 3:每天為自己留點時間。

最後就是每天要自己留些時間(我是中午和晚上各半小時),這段時間不會有人打擾,也拒絕接受任何消息,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 —— 閱讀也好,工作也罷。這有利於培養自己專注力,做事時也能夠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本月記錄#

剛剛過去的一月過得非常充實,把家裡人接來深圳過了年,利用假期較為系統地學習了編譯原理相關的知識以補充下內功,也借著工作之便實踐了一下 babylon。沉下心來閱讀,與友人寫信,和家人凌晨去看《滿江紅》,翻出了很久沒用的 PC 和精英版的 Xbox 手柄玩了一直想玩的《荒野大鏢客 2》—— 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月了。

  • 讀完:哲學 |《悉達多》 | ★★★★★
  • 在讀:小說 |《少年巴比倫》 | ★★★★★
  • 看完:電影 |《滿江紅》| ★★★★☆
  • 看完:動畫 |《間諜過家家》 | ★★★★★
  • 在看:日劇 |《凪的新生活》 | ★★★★☆
  • 在看:劇集 |《三體》 | ★★★★★
  • 在看:動畫 |《中國奇譚》 | ★★★★★
  • 在玩:Switch |《女神異聞錄 P5R》| ★★★★★
  • 在玩:Steam |《荒野大鏢客 2》| ★★★★★
  • 在玩:PS4 |《雙人成行》| ★★★★☆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