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ng

Airing

哲学系学生 / 小学教师 / 程序员,个人网站: ursb.me
github
email
zhihu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_id

WJ.18: 逃离社交网络

逃离社交网络#

这个月尝试了 “逃离社交网络”,有些收获和心得,本期月刊从 “动机” 和 “方法” 两个方面来简单分享一下。

0x01 动机#

首先是动机,为什么要做这个尝试?

《周刊(第 9 期):高效率到高消耗的现象与反思》中有说过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更多是消耗,同时上网这件事本身,变得焦虑了」。但后来我又想了下,这个描述不够准确,并非是互联网带来的这些负面因素,准确来说应该是互联网中「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消耗。

这些「消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表达力被弱化
  2. 专注力被剥夺
  3. 个体价值被遗忘

首先,表达力被弱化

留心观察社交网络上的文体,包括近几个月来网络依次火过的「疯四文学」、「小狗文学」、「小猫文学」、「疯批文学」、「鼠鼠文学」,皆是套语气、套情境的模版体,这些文体现成的几乎所有段子都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点可以体现其「表达力」。游离于这般环境的社交网站,由此而来,日积月累,表达能力会受到严重损伤,同时造成线上与线下状态分离。线上可能是疯批文学的段子手,各种文体可以信手捏来,但是线下却写不出一篇逻辑自洽、语言流畅的报告。

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一文中作者提到了「语言通货膨胀」这个概念 ——“币制是交换财富的手段,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如同制币与其背后财富的不匹配而生的通胀,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 若某个词语被随意、频繁地使用,该词语的词义将被弱化。此时,该词语所能表达的情感也将被弱化,导致情感表达的不到位,这便是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

譬如在以前,我们会用「(笑)」或者「哈哈」来表达快乐的情绪。但现在的网络交流中,「哈」越多,貌似表达的情感越激烈,与之对照来看「哈哈」则显得过于 “敷衍”。于是,即便想发「哈哈」也会多凑一些「哈」,避免对方觉得敷衍。这就说语言通货膨胀,在社交网站中,通货膨胀与表达能力的弱化无可避免。

通胀的背后是语言的贫瘠,表达能力的损伤,也是情感的缺失

推荐观看:《论当今的通话膨胀》

其次,专注力被剥夺

社交网络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专注力被剥夺。社交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产出消息,若自制力不足,则无时无刻不想着接收这些消息。并且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简直太多了,很多消息都是被动输入的,哪怕你没有看过《狂飙》,也会清楚地知道主演是谁、有什么梗、未删减的片段是怎么样的;哪怕你不认识某个演员,如果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概率也会从社交网络中接收到。但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吗?于我又有何价值?

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创作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们注意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的,它用浅薄的集体主义式交换取代了永恒的资本主义交换:如果你注意我说了什么,我就会注意你说了什么,不管这话语有无价值。——《深度工作》

而太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过载,大脑的容量几乎被这些不断更新的无意义信息填满,如此便造成了消耗。除此之外,当接收的社会消息过多,对事物的敏感度也会降低,情绪变得麻木,不断渴望吃更大的瓜来满足自己在社交网络中的猎奇欲望。

最后,是个人价值被遗忘

互联网成为我们的精神居所,也成为我们与世界连接的媒介,我们处在一个 “连接社会”,“人” 与 “物” 之间的关系、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都被 “连接” 所取代。但是在这个网络连接中,我们每一个具体的、有丰富面向的人,在社交网络中只是一个抽象而单薄的收发的节点,个体的价值淹没于社交网络的汪洋中,鲜有人会静心体悟网络一隅中不知名陌生网友的感想,没有情感的透明流量大多被掠夺至宣发素材上。这样的网络,不值得逗留。

0x02 方法#

我尝试了一些逃离的方法,选取几个有可行性的进行分享。

方法 1:信息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获取。

被动接受的大多是垃圾消息或是算法 “精心” 为你推荐的内容,所以核心一点是转被动为主动,用 RSS 订阅自己关注的周刊、博客、Email、网站、论坛、微博、公众号,每天 1-2 次定时去主动去扫描信息,只阅读你关注的内容。保持好自己的「输入节奏」。是我们在使用互联网,而不是被互联网「利用」。

除此之外需要去减少在「接触社交网络」上的消耗时间,比如关闭朋友圈入口、关闭微信的通知、把微信移除手机首屏。如果真的关心某个朋友,应该是主动点去朋友圈看,而非在票圈 Feed 流刷到了他的消息才去问候。而关闭微信通知推送也是同样的理由,不过找我的人较少,目前看来没有什么影响。

方法 2:培养邮件交流的习惯。

写邮件代替细碎聊天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可以沉淀自己日常的想法并锻炼表达力,让自己的关注点回归文字本身,赋予语言与情感最真实、细腻的纹理。并且写信本身也是一件较为庄重的事,可以培养生活里的仪式感。

方法 3:每天为自己留点时间。

最后就是每天要自己留些时间(我是中午和晚上各半小时),这段时间不会有人打扰,也拒绝接受任何消息,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 —— 阅读也好,工作也罢。这有利于培养自己专注力,做事时也能够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本月记录#

刚刚过去的一月过得非常充实,把家里人接来深圳过了年,利用假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编译原理相关的知识以补充下内功,也借着工作之便实践了一下 babylon。沉下心来阅读,与友人写信,和家人凌晨去看《满江红》,翻出了很久没用的 PC 和精英版的 Xbox 手柄玩了一直想玩的《荒野大镖客 2》—— 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棒的一月了。

  • 读完:哲学 |《悉达多》 | ★★★★★
  • 在读:小说 |《少年巴比伦》 | ★★★★★
  • 看完:电影 |《满江红》| ★★★★☆
  • 看完:动画 |《间谍过家家》 | ★★★★★
  • 在看:日剧 |《凪的新生活》 | ★★★★☆
  • 在看:剧集 |《三体》 | ★★★★★
  • 在看:动画 |《中国奇谭》 | ★★★★★
  • 在玩:Switch |《女神异闻录 P5R》| ★★★★★
  • 在玩:Steam |《荒野大镖客 2》| ★★★★★
  • 在玩:PS4 |《双人成行》| ★★★★☆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