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觀問題是一個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場,本文僅簡單談談自己現階段的觀點。從兩個問題來切入: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如何更好地體驗人生?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存在與價值幻滅#
首先,給出我對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偶然地被拋進無序的世界中,看上去擁有絕對的自由,也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生命旅途是極為短暫的,可能性是極為有限的。我們偶然地來,偶然地離去,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哪個規律指引我們「必須」去做什麼事情。換言之,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是沒有目的的。
縱然生命沒有目的,我們也要載著這無意義的生命,載著這無處安放的靈魂,勇敢地駕船航行。這次航行沒有終點,但在茫茫大海中,我們不斷地為這次航行錨定航標。這種錨定是我們給自身設定的「航行規則」,我們通過這套規則抵達航標,去尋求那所謂的 「意義感」。
** 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是先有了存在,再去探尋意義,給存在賦予意義。** 航行本無終點,是我們自己給自己錨定了一個個航標,為這次航行賦予意義。通過這種錨定行為,我們為這次無終點的大海航行探尋意義,給我們自身的存在賦予意義。畢竟,決定我們自己的不是「航行本身」而是我們「賦予航行的意義」。
但這種後賦予的「意義感」存在著兩個隱患。
首先,它決定了價值的內在性和相對性。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遵從自己所定下的航線而已,這種錨定始終是一種自我幻覺,它依靠我們自身的、即時的、切實的反饋而存在著。在我們眼中,這條航線存在著、並且它存在著價值。或許你能和一部分人達成價值共識,但價值觀人人各異,你的行為無法完全獲取他人的認同。所幸,我們的行為也不必尋求他人認可,只要自己覺得這一切有意義就足夠了。
其次,這種錨定容易丟失反饋產生幻滅感。比如工作狂會把「意義感」錨定在工作上,但通過自身的努力工作,如果沒有帶來預期的績效反饋或者老闆認可,那麼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或自卑情結,從而失去生活熱情,產生幻滅感。
或者反過來,《心靈奇旅》中男主喬伊・高納畢生追求爵士夢想,幾經周折,終於得到了和知名樂手同台表演的機會,而且演出也非常成功。當晚散場後,忽然覺得心中怅然若失,他窮盡一生的努力獲得了心中想要的,發現除了短暫的興奮並沒有其他不同,同時自己失去了明天的目標。“那麼,然後呢?”—— 他低吟著。
又或者,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總是行色匆匆,在我們的周圍總是有許多迫在眉睫的事情等著去做,每一件事單個看起來都是 P0 優先級,為了努力就不得不疲於奔命,有時候感到心力交瘁疲憊不堪,越是事事都想做到最好越是達不到完整,人生就變成了空洞的碎片。恍然之間的荒謬感才自覺生命形態已經不完整了。
當下與人生體驗#
解決以上問題之前需要明確一個存在主義的命題 —— 人是一個個的、在不同瞬間的 “存在”,人之所以成為人,乃因為他存在。換言之,如阿德勒所言:“人生是一連串的刹那,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我一直很篤信的「真實」只有一個 —— 此時此刻我活著,我存在著、呼吸著、感受著周遭的世界 —— 這就是唯一的真實。有人說無上的價值是為人類進步的階梯添磚加瓦,也有人說最大的意義是為世界和平的目標貢獻光和熱。且不論雲端遙遠的神像我們普通人看不到,但就算它們存在又如何?宇宙存在了億萬年,而人類歷史才短短幾千年,地球如海洋裡的一滴水、人類的歷史則如同蜉蝣。所謂神像,從宇宙尺度來看,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而即便如此,我們還存在著,這不就是極大的奇蹟嗎?唯一确信的存在是當下,唯一重要的是現在、是此時此刻的感受。人首先必須存在,才談得上有關人生的一切。 了解了這一點,就需要關注腳下的每一步,從中尋找到堅實、有力的支撐和快樂,體驗旅途的風景、挫折和辛酸。
生命美學中所說的「體驗」是把人的內在意識與外在事實、個體與社會結合起來的關鍵。人生是由一個個現實碎片構成的生命體驗,其中不等比的夾雜著苦難、選擇、遺憾、孤獨、希望與幸福等諸多內在意識。
我們漫步在歲月洪流中,發現生活,體驗著世界,去擁抱美好,用一種煥然一新的試驗性的方式去使用我們頭腦思想,去激蕩我們情感,去欣賞、去學習、去增加我們生活的深度,去體驗盡可能豐富的世界。
那個時候我們會漸漸明白,生命的意義並不是由所謂的 “人生大事” 來賦予的,而是落實到生活中無常的瑣碎。 比如前天凌晨生病在醫院等核酸結果時護士姐姐送來了毛毯;之後回家遇到流浪貓在家門口碰瓷討食;今天中午鄰居為了報答幫領快遞送來了奶茶;剛剛打開音樂軟件聽到了《漫步在歲月洪流》,期待著下週三《洛基》的大結局。
這些才是我的當下,我的生命,我的意義。
如何更好地體驗人生?#
前文談到了無意義的存在與賦予人生意義之間的荒謬性與解決之道 —— 體驗當下的人生。那么這節就來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體驗人生?這裡給出我總結出的幾個實踐下來發現一些蠻有成效的配方:
- 甘於平凡的勇氣
- 拉長視野,俯瞰人生
- 多元包容,積累甜點
- 尋求聯結,永葆善良
- 知識、敏感與想象力
- 認真且積極地活著
甘於平凡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了一點 「甘於平凡的勇氣」,這要求我們接納平凡的自我。平凡意味著普通,我們不過是芸芸眾生的一員,偶然間行至於此而已。但是普通並不等於無能,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越性。
如今社會是一個販賣焦慮的社會,製造焦慮的文章和課程比比皆是,因為大家都想把自己做成最優秀的那一種人。但當焦慮成為一種盛行,人心便開始浮躁,忘了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普通但特別的人,可以進取和努力,可以不斷追求和挑戰自己,但不要忘記甘於平凡的勇氣。
正如了那句話:「成就不在於外在定義,全看是否按自己的意願在活。」(皮克斯設計師,游茜)。
拉長視野,俯瞰人生#
「俯瞰」是《夏日重現》中主角特有的一種思維方式,在不知所措的時候腦中會出現另外一個自己的視點俯瞰現場,以此來進行客觀地分析。而這種思維模式其實就是拉長視野進行 「自我抽離」,避免陷入自我沉浸的狀態產生執念而無法自拔。
前文工作狂或《心靈奇旅》中喬伊・高納,他們的荒謬感來源於突然丟失了錨點的即時反饋,根本原因是「意義感」來源的錨點太過單一,對「意義感」的追求過於執著。如果拉長視野,哪怕在這份工作中不如意,他大可以換份工作重新嘗試;或者再退一步思考就會發生,工作並非是生活的全部,人生中仍有其他許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無必執著,沒有任何一條法則要求你必須要做到最好。
拉長視野,俯瞰人生是擺脫荒謬感的一劑良方。
多元包容,積累甜點#
前文提到價值幻滅感源於錨點定義的過於單一、對意義感的追求過於執著。但我們讓自己的生活多元化起來,多尋求感興趣的事物,哪怕失去了一個錨點的反饋感也能從另一個錨點繼續補充「意義感」。
《心靈奇旅》的角色設計師游茜在被採訪時說道:“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體驗,同樣的時間能體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當然是很值得的。”
如果把我們的人生碎片比作《頭腦特工隊》中那一個個記憶球,會發現那些記憶球內存儲的永遠不會是單一的情緒,而是多彩、豐富的情緒雜糅體。在這般豐富的人生體驗中,我們會體驗到多元的意義感。
此外,積累生活中偶然發現的甜點也是人生體驗的關鍵一環,而積累甜點的秘訣就是多元並包。
前文中我們提到價值是一種相對概念,因此我們不應該價值導向(尤其是實用價值導向)去錨定意義,而是認識到這個真實世界的複雜多元。僅僅去做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遺憾的,因為那樣會錯過生活中很多圓潤的、尖銳的、小眾的、樸實的美。降低價值的要求反而更能在生活中發現「甜點」。
因此降低心中的價值順位,我們反而能夠更好地積累甜點,因為你會變得更包容,也因此更快樂,同時也能夠讓我們更客觀地體驗人生,不斷進步。
這個世界上有人樹立權威,就會有人盲目跟從;也有很多人獨尊小眾美,就會有人覺得他們是賣弄而已。這些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情緒觀察世界的方式而已。而最終只要能看到事物本質,並在過程中積累百家各自視角內的甜點,選擇用什麼方法去看,又如何呢?
尋求聯結,永葆善良#
我們想要的人生體驗,絕不僅僅只是虛無縹緲的快樂,我們賦予的人生意義也絕不是虛無空洞的價值,而應該有實際的事物作為依托。如果現在你被告知自己正處於「缸中之腦」的實驗中,你所有的朋友、家人、周遭的世界都是自己的幻想,那麼你現在所有的成就感與快樂都會被孤獨吃掉。
因此,在我們為存在賦予意義的時候,一定要尋求與實際事物的聯結—— 即,跟外在世界、跟他人,乃至於跟未來的自己的關聯和交互。
在積極心理學中,給予和分享是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來源。無論是贈送別人禮物,給別人一個肯定和感謝,又或者是幫別人一個小忙,跟別人分享你的生活和快樂…… 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在你跟外部世界之間搭建一座善意的橋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些對自己、對別人、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建立聯結,從而感到幸福、滿足、愉悅,這總是一個不會錯的策略。
因此,想要體驗幸福的人生,往往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能給予什麼,在於你能建立多少善意的橋梁。
知識、敏感與想象力#
人生體驗基於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我認為提升感知能力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源自於《月亮與六便士》提到的「知識」、「敏感」與「想象力」。
知識#
知識,決定了對世界的感知範疇(內容)。
學習與進步是貫穿人生始終的一大任務,汲取知識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去重新認識和理解自己原本無法完全理解、甚至是原本不能夠理解的事物。如果在生活中由於受限於知識水平而錯過一些人生體驗,終究是遺憾的。
因此,知識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感知範疇。所擁有的知識越深入、越廣闊,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也就越深刻、越簡單。
敏感#
敏感,決定了對世界的感知邊界(輪廓)。
前文說到我們唯一真實的存在就是 ** 「我正在活著」**,而要讓活著這件事充實且充滿意義,需要我們自身去賦予它意義。那么如何賦予呢?重點在於體驗生活並感受它。
我們的生活經歷是一個個零碎的經驗片段構成的,所謂感受,就是對經驗的反映,是我們自身對這個世界的投射;所謂敏感,就是自身對這個世界反映或者說是投射的範圍大小。
世界的經驗繁雜廣闊,所謂投射能力,就是以自身視角為圓心、投射半徑、所圈出的那個範圍,這就是所能感知到的世界。
** 培養知識,是讓認知不失真,看清事物的本質並賦予其價值;而培養敏感,則是讓自身的認知更加豐富。** 擴大感知的邊界,體驗更多、更深、或是以往看來根本「不可思議」的東西。提高眼界則無關閱歷,視角越高所能體驗到的世界邊界也就越遠。
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是確定了這個圓心,而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擴大這個邊界。
想象力#
想象力,決定了對世界的感知輻射(外延)。
寫《尊重表演藝術》的烏塔哈根說:“才華是高度的敏感性,容易受傷的心靈,性能極好的直覺器官(強烈的視、聽、觸、覺、味)、活潑的想象力,對現實的領悟力,想傳達資深經驗與感觸的強烈願望,想讓自己的一切被人耳聞目睹的衝動等等的混合體。” 而劇本聖經《故事》中更是強調劇作家必須要有「知覺力」和「超凡的想象力」。
前段時間看到一本挺有意思的漫畫 ——《生活蒙太奇》,作者將她視角中的想象世界繪製出來,分享給經驗世界中的我們。
在那些聽不到音樂的人眼裡,跳舞者都是瘋子。而跳舞者自知世界的律動,他們明白能讓自身足以對抗生活的荒謬與虛無的,唯有將生活本身,變成一場有趣的冒險。
想象力可以帶給我們又一個在經驗世界中無法體驗到的世界,它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輻射,可以擴大世界的外延。
認真且積極地活著#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 —— 認真地活著。
之前入了一本漫畫書 ——《100 天後會死的鱷魚君》,作者在首頁就決定了本書的鱷魚主角 100 天後會死,我們讀者知道,但是書中的鱷魚不知道。作者為鱷魚剩下的日子都每日作畫一副,描述它的日常,可以看到它的小日常極其尋常。
也許每個人都是鱷魚君,終會在某個 100 天離去,偶然地降臨,偶然地離去。看似荒謬且無法控制,但如果意識到生命有終點,人們會更加努力,讓生活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當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終結的時候,應該認真過每一天。
我特別喜歡平靜的生活,因為它會讓我更加專注認真地去投入。曾經備戰考研時很是焦慮浮躁,因為在教育實習的同時還要跨專業考研。但有一天給小學生上完課後,我坐在小學操場的樹陰下,一旁聽著班級內的朗讀聲,一旁讀著《莊子》文本,忽然感受到一種幸福。寧靜的讀書氣氛和神秘的天地境界都使我忘記了那些雜亂而喧囂的生活。這時候我才感受到人生還有如此完整美好的境界。以至於時至今日,我依舊懷念那段備考時光。
以前在西西弗書店的窗上看到過一句話,“生活是一束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存在”,但我更喜歡它的後半句,“生活是一串串的快樂時光,我們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生存”。每個人都身陷孤獨,但卻恣意妄為,天風浩然,瀟灑不羈,我想,人呢,只要看穿了這個世界的矯飾,世界便會屬於你。
只要認真活過,那一切就都足夠了。祝螢幕前的你也可以滿懷希望的、認真度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