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ng

Airing

哲学系学生 / 小学教师 / 程序员,个人网站: ursb.me
github
email
zhihu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_id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在正式開始分析之前,我先談談一年前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時的感受吧!初讀這本書時,我覺得松子是一個蠢得無可救藥卻又總自以為是的傻女人,一次又一次的轉機,自己沒有把握住,甚至有時還選了所有選擇中最差的那個選項。至少,那時的我,既無法理解、也無法代入,只能報以可憐。小說結尾,她明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光明,卻有些戲謔地被不良少年打死,那時的我,甚至認為這個情節設定是來自作者的諷刺。

有人說這是性格決定命運,也有人會分析松子的一生本該如何選擇會過得更好。我沒有細究,放過了它。松子覺得自己沒被人理解,也確實她一生中從沒被人理解過,甚至寫成小說之後,我作為讀者仍然無法理解她。或許,這就是 “被嫌棄” 的含義吧。

重讀之後,我不敢說自己確實理解了松子,但是這一次,我用心去體驗了她的人生。想了很多,想分享的點也比較零碎,但是歸納一下,可以從兩個角度同時結合影片和原著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個想分享的點,關於 “討好型人格”。你對心理學了解的更多一些,這個話題你會更有想法,這裡我先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松子的討好型人格的形成來自於原生家庭,這在原著和影片裡都有呈現。其中,影片呈現地更為直觀,尤其是影片中添加的那個醜角式的鬼臉,為了討爸爸開心而形成的條件反射,更能解釋松子每次做出 “傻” 選擇的直接原因。否則很容易就像我第一次讀原著那樣,完全無法理解松子在修學旅行時為什麼會那麼做。但是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自從徹也死後,松子就沒有再過這個鬼臉了。

說到徹也,我對這個角色印象很深。第一次讀到他時,也是無法理解松子為什麼要愛的如此卑微也要和這個家暴男在一起。但如果結合 “討好型人格” 來看,就很容易解釋的通。對於松子來說,即便這是畸形的愛,這也是她想要追尋的,因為只有和徹也在一起,她才有被需要感。她渴望被人需要被人愛,所以才不惜一切,即便卑微地要去當浴池女郎,也想要和他在一起。在被家暴時,她想到的居然不是委屈、不是憤怒、不是悲傷,而是看到了徹夜襪子上破掉的洞,想要替他補上。電影中兩次拍了破襪子特寫的鏡頭,雖然沒有明示,但已然把原著中松子那時的心理描寫呈現了出來。所以相較於原著而言,電影確實少了許多細節和心理描寫,但是影片以詼諧喜劇的方式講述了這個悲劇故事,以童話的方式講述著辛酸的故事,讓觀眾看著不會那麼壓抑。在讀書時,場景的細節和松子的心理描寫,著實讓我感受到悲劇的無比壓抑,不知你如何感覺?

另外,應該是國內引進的原因,影片刪減了松子當頭牌時和練乃和赤木的戲份,劇情在和岡野分開後直接就到刀殺了小野寺,可能會讓觀眾莫名其妙。但我覺得,松子活的最像自己也是活的最好的時候,正是她當頭牌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松子基本上是為了自己而活,所以那也是松子最有人格魅力的時候。除此之外的松子,都是為了他人而活。松子的討好型人格有些極端,這使得她一直在付出,她的愛太滿了,愛得太用力,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身心完全交付。

影片裡加了一句原著裡沒有話,這是一句明日香的留言 ——“人的價值,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付出多少”。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阿笙,可見中島哲也對松子的討好型人格,是報以肯定態度的。我個人覺得討好性人格確實沒有問題,但愛他人之前首先應該愛自己,這樣你才值得被愛。我肯定付出的無上價值,但自愛並不是自私自利,如同原著中神父的那句話,心中的愛到滿溢才能反養世人。說到這裡,Max 的那塊刻有 “Love yourself first” 字樣的巧克力讓我記憶猶新,所以再次安利你看看《Mary and Max》哈。

但即便是討好型人格,松子也犯了一個她自己一生也無法原諒的錯誤,那就是狠狠地傷害了喜歡自己的妹妹。所幸,影片的最後,她能夠和妹妹和解,為她梳理頭髮,放下心魔,面向陽光。這也是松子得到的,唯一的救贖吧。雖然她只得到了這一次救贖,但是她卻成為了龍洋一心中的神、成為了阿笙的憧憬,甚至是成為了萬千讀者和觀眾們的救贖。就算松子什麼都沒有,只剩下愛的能力,她依然是神一樣的存在。

在原著中,松子殺了小野寺被捕之後,有一個章節專門放了《法院判決書》的內容,詳細總結了之前的劇情和松子的原生家庭,最後寫到松子 "以自我為中心,任意而為,目光短淺地建立人際關係,被告的性格缺陷乃是主要因素,可以說是自作自受,種種行為難以理解……"。沒錯,我第一次讀到這裡甚至覺得很慶幸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相同。但現在看來,這份判決書其實並不是作者的真實想法,語氣極其冷冰冰,就好像是在描述冷漠的世俗眼光,如同我一般世俗的眼光,因此這份判決很讓人信服,而忽略了作者的寓言筆法。

性格缺陷不是理由,選擇無法理解不是重點。生活是自己的,每個人都會在選擇時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從自己的感受出發,這才是自己的人生。松子是個極度缺愛的人,所以她才會一直一直一直毫無保留地付出,做出旁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只為求得一絲絲溫暖。她自始至終都懷著這個希望,直至人生終點。

所以,第二個和你想分享的是,關於 “希望”—— 關於松子的希望與她的一生。

人的一生充滿了許多苦難,生命中的悲傷遠遠超過了歡樂。在影片的前半段中,松子說過三次 “我覺得我的人生完蛋了”,第一次是被學校開除,第二次是徹也自殺的那晚,第三次是親手殺死小野寺之後。可是這一次次生命般的重創,都沒有完全擊垮松子。有人說徹也死後她做岡野的情婦是墮落;有人說和岡野分開後去做浴室女郎是墮落;也有人說殺了小野寺變成了殺人犯是墮落;還有人說整天躺在垃圾堆裡酗酒度日是墮落。但是松子被學校開除之後,她遇到了徹也,獲得了被需要感,並未墮落;徹也死後她去超市打工,發現了自己的才能,獲得了滿足感,並未自暴自棄;做浴室女郎時也沒有完全地讓自己墮落下去,而是不斷存錢規劃未來;甚至殺人入獄,也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刻苦學美髮,僅僅是為了那僅相處過一個月、已然忘記容貌的島津,希望能出獄後與他度過平凡的餘生。

每一次,每一次,不斷地,不斷地,遭遇苦難。但是松子,每一次,每一次,都能抓住心裡那一絲絲希望,懷著名為希望的生存本能,宛若救命稻草一般,懷揣希望,面對現實。盡管我們從上帝視角來看,松子的境遇已經無比悲慘了,已經 “無藥可救” 了,但是作為自己生活主角的她,卻從未被真正擊垮過。即便被深愛的龍洋一再三傷害,即便已經說了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即便對自己的身體已經自暴自棄了,但她最終還是能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這種精神,我們通常或許可以稱為堅韌。但是在松子這裡,我願意稱之為勇敢。直面這個世界的苦難,親身經歷苦難而滿懷希望,並不是一種堅韌,而是一種勇敢。松子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也是遺憾的一生,可以說是失敗的一生,但卻是認真活過的一生。影片結尾的大合唱也恰恰說明了,這並不僅僅是松子的一生,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人生是一部無人指揮的交響樂,自創自演,並在不同的社會遭遇和生活歷程中一再地自我協調,彈奏出每個人不同的命運,演播成充滿悲喜交織的無數千變萬化的生命故事。

只要認真活過,那一切就都足夠了。祝你也可以滿懷希望的、認真度過這一生。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