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記錄一下自己在文獻閱讀方面的一點心得,但是我認為無論是閱讀文獻還是論文寫作,過分追求「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下功夫去閱讀、去思考。另外,這套心得未必適用於所有受眾,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去適應自己的節奏才對。希望本文能為讀者構建在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能提供到一點點幫助。
從文獻閱讀到論文寫作,我總結了以下幾個階段:
- 收集階段
- 閱讀階段
- 學習階段
- 構建階段
- 寫作階段
以下一一講解。
1. 收集階段#
本階段所需工具:無
本階段的工作內容:收集課題範圍內的論文和專著,並加以整理。
- 我自己是按照 **「學科 — 領域 — 課題」** 這樣的結構進行整理的,這樣會比較清晰。
- 論文和專著能弄到電子版的就弄電子版,這樣方便後續做筆記整理。
-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工作在論文寫作的整個週期之內都是持續進行的,並不是開題之後一次性收集完了就結束了,後續構建階段在構建知識圖譜時如果發現自己的知識圖譜有漏洞,需要儘快收集新的文獻繼續學習。
2. 閱讀階段#
本階段所需工具:PDF Expert(Mac /iPad)
Windows 方案:Adobe Acrobat Reader
本階段的工作內容:初讀文獻(不包括專著),並加以標註。
- 根據論文的標題和要點利用去構建目錄大綱,一方面方便自己後續再次閱讀時迅速定位,另一方面也利於後續學習階段的深度閱讀。
- 標註重點內容,不要超過三種顏色,否則會眼花繚亂、不知所踪。
- 標註長語句用下劃線,標註詞語用記號筆。
- 本階段雖是初次閱讀,但是也要弄懂文章的每一句話,一定要讀懂。
3. 學習階段#
本階段所需工具:MarginNote3(Mac /iPad)
Windows 方案:Adobe Acrobat Reader + XMind / 幕布
本階段的工作內容:深度閱讀文獻(包括專著),並整理思維導圖。
- 之前閱讀階段的全部文獻(包括專著)直接導入到 MarginNote3 中,軟體會自動幫忙我們保留標註和大綱,並在學習模組中整合全部文獻,方便我們這個階段進行深入閱讀。
- 在 MarginNote 中做二次標註之時,左側會自動生成思維導圖,雖是自動生成的,但還是要自己整理一下,個人建議不要超過 3 種顏色(紫色:節點標題,紅色:重要的知識點,黃色:一般知識點),重要知識點的意思是和自己的課題強相關,可以給自己提供寫作思路的內容。
- 思維導圖的每個節點記得自己打標籤,這對後續構建和寫作階段會有幫助;同時如果思維導圖的兩個節點之間有邏輯,記得連線關聯起來。比如 A 文獻中 X 內容和 B 文獻中的 Y 內容有關係,那就可以給它們打上相同的標籤並用連線連起來。這種跨文獻閱讀的方式,對我們創新思維的培養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如果是 Windows 平台,那就只能使用其他的思維導圖工具自己手動創建思維導圖了。
4. 構建階段#
本階段所需工具:Gliffy Diagrams(Mac / Windows) + OneNote(全平台)
本階段的工作內容:根據我們之前構建的思維導圖,進行研究和闡發。
- 把重要的知識點可以單獨整理進 OneNote,方便後續寫作。同時 OneNote 也作為我聽講座和上課時的課堂筆記,所以知識點都會整合在這個軟體裡。可以看到,我的 OneNote 的目錄分級方式和文獻整理時的結構是保持一致的,這將方便我進行檢索。
- 對於之前自己整理的知識點需要找到邏輯上的關聯,並加以學習研究進行補充,從而繪製知識圖譜,設計時要保證這個圖譜的可擴展性,因為後續有靈感時肯定還需要完善的。這個知識圖譜就是你論文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你的創新之處,這也是整個研究階段的難點所在。
- 圖譜的構建我用的是一個 Chrome App 叫 Gliffy Diagrams,比較好用,其實繪圖也有很多其他的工具可以選擇,這裡不再列舉。
5. 寫作階段#
本階段所需工具:MarginNote3(Mac /iPad) + MS Office Word(全平台)
本階段的工作內容:根據我們之前構建的知識圖譜和整理的文獻知識點,進行論文寫作。
- 寫作時如果需要檢索,可以直接利用 MarginNote 中的搜索功能,通過對標籤和文獻的限定從而進行檢索。比如我這裡需要檢索文獻中關於「氣」的理論,我直接選中標籤「# 氣」或者直接輸入「氣」,再選擇所需要檢索的文獻,左側就能列出你需要的知識點。當然,也可以限定顏色,這樣紅色、紫色和黃色的區別就有了更深的意義。
- 寫作時記得充分利用 Word 自帶的批註功能,對自己不滿意的點可以先批註做下標記,未來回過頭有靈感了再修改。
- 寫作追求精益求精,寫過的內容需要自己反復讀,看看是否存在問題。不僅僅需要細讀,同時也要看看語篇上的邏輯結構是否合理,切記一定要把握住整體脈絡。
最後,祝願大家論文寫作時思如泉湧、行雲流水。